制图陶刚
九张黄牌、三张红牌,刚刚落幕的上海德比较量,刷新了中超出示牌数量之最。由于存在诸多争议,执裁此役的裁判马宁,迅速在网络上走红。
由于该项赛事的苛刻裁决,马宁被称作“判罚执行者”、“牌面仲裁者”。然而在动作通常粗鲁、误用平衡哨成风的中超赛场,我们或许更应感到幸运,毕竟还有一位风格独特、果断施行的裁判敢于挺身而出,尽管他并非毫无缺点。
“有种你罚我”陋习已久
这场对决中,上海申花提交的三张罚单,涉及吕征的恶意铲击、柏佳骏的违规踢踏,以及李建滨对执法者的冲撞行为,均有确凿依据。
运动竞赛里,参赛者试探执法者的裁决界限是一种惯例做法。针对上海德比这场较量,比赛刚开始三分钟,马宁裁判就向申花队的卡希尔出示了黄牌,以此显示本次比赛建立了较严格的判罚标准,不过为什么申花队的队员们依然不断向前冲击呢?
裁判出示第一张黄牌——
一般球员:哎呀,我得到了一张黄牌,需要控制住情绪,小心不要再领到第二张了。
有些中国球员:哎呀我领到黄牌了,我的表现得再激烈些,反正裁判不会把我罚出场。
裁判出示了第二张黄牌——
正常球员:裁判好凶残,这下比赛难踢了。
部分中国球员:这下好了,随便怎么铲,裁判也得忍着。
裁判出示第二张红牌——
正常球员:今天走背运,少输当赢吧。
部分中国球员:和裁判拼了,推你怎么了,有种把我们队全罚光。
这些全是想象中的内容,不过大体上讲,裁判的判罚声音比较柔和,在吹出红牌或者判罚点球之后还会补吹一个平局哨,这是中超常见的状况,许多球员也因此形成了不吸取教训、存在你再来判罚我的不良倾向,但是申花这次却遇到了风格独特的马宁。
“控场能力”非裁判义务
许多反对意见指出:裁判马宁每次出示判罚时都非常精准,不过他仅仅依靠红黄牌来威慑对手,却不会调节比赛节奏,维持赛事的观赏性,专业能力实在糟糕。
足球裁判主要任务在于确保规则得到遵守,维持比赛正常进行,而“掌控赛场”并非裁判天生必须具备的能力。譬如,你日常唱歌,能够合拍不跑调,就算达到了基本要求,至于能否唱出美妙动听的旋律,那是艺术层面的追求。针对目前中超赛场,裁判能够做到公正判决,已经非常值得球员和观众肯定了。
在双方直接对抗的比赛中,上海队的相关人员连起码的竞技规范都不打算恪守,依据电视评论员的评论,“仿佛是来寻衅滋事的”。在这种情形下,还期望裁判员施展高超技巧,显然过分苛刻。
申花“戾气”从哪里来
与上港的较量,情绪难以自控的,并非只有申花队内的选手。在比赛的下半程,申花被出示了第三张罚牌,上港的助理指导沃克面带微笑地走上前,用手轻触申花翻译张川的脸颊,以此给予抚慰,未曾料到张川会如遭电击般栽倒在地,并向助理裁判示意自己受到了攻击。这位先生,球员在赛场上被罚下尚可理解,你作为旁观者在地上打滚有何意义?更何况沃克曾在申花担任守门员教练,大家都是自己人好吧。
比赛结束后,上海申花队官方微博转发了俱乐部董事长张晓辉的言论,他强调指出,此次失利并非上海申花的失败,而是整个上海足球的遗憾。队内刊物则严厉批评马宁缺乏能力,并且暗指过去德比战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裁判陆俊,最终这位存在争议的执法者已被绳之以法。
俱乐部从上到下,完全没有反思自身过失的表示,反而把失败全部推给裁判,这并非一个成熟俱乐部应有的做法。另一方面,从翻译、官方微博、队报到球员,这种不良风气一脉相承,申花早已在德比中热血冲动,忽略了足球的本质。
裁判缺点是没再狠些
上海德比战裁判马宁,并非毫无瑕疵的判官。比赛伊始双方就有冲突,倘若他对卡希尔亮黄牌的同时,也给予上港孙祥相同的判罚,或许场面会更和谐。
马宁存在一个明显问题,下半场执法标准比上半场有所放宽,否则上港队的武磊也应被红牌罚下,申花队还会再被罚走一名球员。裁判有所顾虑,或许是出于申花队已丢下三张黄牌的考虑,依据足球竞赛规定,若再有两张黄牌,比赛将被迫中止。这种情况下,场面会变得非常混乱,他未必能承受住这样的压力。
马宁内心虽有不安,但他表现出的胆识足以获得认可,并且他判罚准确,裁判的示警没有明显偏向任何一方,其实德比赛事中领到罚牌的柏佳骏,在上场联赛时曾连续铲倒恒大的郑龙,却没被处罚,因此招致许多关于“偏袒裁判”的指责,如果马宁本场比赛的裁决,将来能成为联赛裁决的准则,无论对整治赛场风气,还是维护运动员权益,都将是一件好事。
假如遇上了外国名哨
近些年中超裁判的误判少了,但偏袒、公正的判罚却增多了。马宁受到的批评,概括来说,就是裁判难得变得公平了,人们反而觉得不正常。
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上海德比赛事中有外籍裁判执法,将会是怎样的场面?英国裁判韦伯,曾是继意大利科里纳之后最出色的裁判之一。2010年世界杯决赛,韦伯判罚了14张黄牌和1张红牌,获得了广泛好评。而2006年世界杯裁判伊万诺夫则更为严厉,在荷兰与葡萄牙的淘汰赛中,他一共出示了4张红牌和16张黄牌。
再审视一下先前西甲的加泰罗尼亚德比赛,巴萨的后防球员阿拉巴因一次犯规被认定,随后仅仅因为一句“对待我总是这样”的抱怨,就被西班牙的著名裁判拉霍兹红牌罚下,这个判罚引发争议。当梅西对裁判的判罚提出疑问时,拉霍兹回应称:“你的观点可能有合理之处,但我实在无法忍受球员们对我每一次判罚的质疑。”若申花队遇到这样的裁判,情况可能会变得非常糟糕。
这项对决意义非凡,参赛者承受着巨大心理负担,据此认为裁判需要特别关照,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。倘若如今给予特殊对待,将来他们若代表国家出征,又有谁能理解他们的处境?所有中国运动员,都必须学会真心实意地敬畏足球竞赛的规则。
本报记者陈开
下一篇:返回列表